当前位置:中文字典 | 网站首页
当前位置:汉字知识

汉字起源与许慎

时间:2024/3/15 17:13:22   浏览量:470

  上古社会,中华先民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发展积累到了一定阶段,经过结绳记事、契刻传意等漫长历史时期的探索尝试,汉字逐渐形成。先民被汉字能突破时空局限的强大功能所震撼,就将文字神圣化,认为只有非凡“人物”才能创造文字,这与先民的万物有灵、自然崇拜等观念一致。于是产生了伏羲创八卦、仓颉造文字等传说。

  北京展览公司了解到,伏羲为上古“三皇”之一,被尊为人类始祖。传说,他“一画开天”,创立八卦。八卦被看作文字创制的前奏。黄帝的史官仓颉被认为是初造书契的神人先师。《春秋元命苞》说,仓颉“龙颜侈哆,四目灵光,实有睿德,生而能书”。“四目”“睿德”即明察通达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”在先民眼里,汉字的产生可谓是惊天地、泣鬼神之举。被后世尊为“字圣”的许慎,在《说文解字序》里以伏羲画八卦、神农结绳为治、仓颉初造书契来叙述文字起源。《易经·系辞下》也有类似记载,说伏羲画八卦“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”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”。文字的创制方式是观天相地,取诸人物,八卦、汉字产生后,其功能远不止个人表情达意的工具,而是上可通神明、下可达百官万民的神圣之物。

  汉字作为记录语言、交流思想的全民符号系统,兼具集体无意识和个性化色彩。见字如面、字如其人、书如其时等都是汉字表达功能的体现。由于备受尊崇,汉字被赋予神圣尊严性和神秘特异性。封建社会对汉字的使用因敬而避、因畏而讳,产生了汉字避讳这种文字使用现象。避讳包括国讳(庙讳)、官讳、家讳和圣讳,传达出“为尊者讳”的理念。汉字避讳的方式包括缺笔、改字、空字、变音、藏字等。


友情链接